发布时间:Jan 6, 2022 转载处:珠海市图书馆
一本词典,一段乡愁!一个个关键词索引,一个词便是一段故事。第十一期的“馆员荐读”如约而至,这次金图的馆员又会推荐什么图书呢?
如果你是一名图书管理员,有一本《马桥词典》需要你归类。你会把它摆放在哪里?或许你听过《新华词典》《牛津词典》,这《马桥词典》又是什么?
搜索过后你发现,它是一本韩少功写的小说。那么,把它归为小说一类应该是没错的了。可你若认认真真读它一遍,又会觉得,它比小说更像一本语言学类书籍;不,也许是社会学……这正是《马桥词典》的魅力。本期“馆员荐读”为各位读者朋友推荐一本将“词典”与“小说”联系在一起的《马桥词典》。
荐/读/人
洪依林
90后,珠海金湾人,金图负责人。
荐/读/书/籍
《马桥词典》
作者:韩少功
索书号:I247.57/9838:23
馆藏地:三楼文学阅览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马桥词典》是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按照词典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的(如晕街)。《马桥词典》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这在中国的农村非常普遍。这部作品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农村的又一途径。
荐/读/理/由
“(1953— )当代作家,湖南人。”
韩少功老师在书中的个人介绍只有短短几行字。年份的留白,更像一种对时间的自嘲。这个自我介绍,像是一个拿掉了所有标签、荣誉和关系之后,最纯粹的身份。如同书中透露的一句“十多年来,我忝为作家,写过一些小说,从本质上说,我没有比马桥人做得更多。”所以,我也不在此赘述这本书获得的荣耀,只是单纯从感悟去描述。
你想象过用一本词典去描绘你的亲朋,你的故乡,甚至你的过往吗?每个词都是对你刻骨铭心的关键词,标注上它的由来和对你的意义。词语之间互相照应着,扯出一张错落的网。
《马桥词典》收集了115个词条,附上索引。通过这些与马桥息息相关的词语,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发生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的故事。马桥是什么地方?用作者的原话,“一个几乎遗落在地图无法找到的小村寨,有上、下两村几十户人家,有几垄田和几道可以依凭的山岭。”它是一个虚构的村庄,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土地上。
老表——马桥人很穷。名为本仁的男人从集体食堂领回一包谷浆,是全家人的晚餐。因为太饿了,他在无意识中吃完了谷浆,无颜面对老婆孩子,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十年。
甜——马桥人有食物盲感。马桥人称一切外来食物为“糖”,就像外国人把一切刺激性味道称为“hot”一样。对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着盲目的坚持。
神仙府——马桥里有超脱世俗的怪人。这里有一段描述非常精彩:“我的鼻尖碰到了一团硬硬的酸臭,偏过去一点,又没有了。偏过来一点,又有了。我不能不觉得,臭味在这里已经不是气体,而是无形的固体,久久地堆积,已凝结定形,甚至有了沉沉的重量。”这段是形容名为神仙府的破旧地方。里面的流浪汉竟然有着“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的觉悟,评论世间的人纵然万贯家财,也不过身穿五尺,口入五餐,比不过他们邀日月为友,居天地为宅,尽赏美景畅享良辰。
贵生——马桥人面对苦难的自我慰藉。名为水水的村妇在一次意外中痛失儿子,精神恍惚,忧伤成疾。村里的其他人安慰道:你儿子出生后,不愁吃穿,天天玩,差不多要干活吃苦头就走了,一无病二无痛,没见过亲人离世,是福气。马桥人称之为贵生,而村妇也得到了心里的慰藉。
晕街——马桥人有着特殊的群体症状。马桥人到了城里的街市就会晕街,像晕船晕车一样。书中举了几个村民到了城里不适的例子,还戏谑对付晕街的办法就是多吃腌菜。揭示着农村人对县城的恐惧,对新鲜事物的抵触和对固有习俗的执着。
马桥里的故事不一而足,让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能品鉴到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和一个民族苦难的经历。作者只负责陈述,而读者各自感悟。“我们甚至会觉得以前的某次痛苦经历美妙无比,因为我们已经成了远远的回顾者,不再深陷其中。我们不再痛苦而是观赏痛苦。”
书中多次强调了语言的重要和语言的本质,甚至用了非常多的方言,就像厨师苦口婆心地解释为什么没有在菜里加上其他配料,让食客好好感受食材本身的味道。书的本身已经不拘泥于小说和散文的固定形式,用语言刻画出时代的特色和深刻的批判。
合上书后,眼前浮现出一条泥泞的小路,绕过苍凉的田垄,通向土墙瓦房,憨厚的面容映着烈日,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条条压不弯的脊梁。